人性,实际上我们是在讲人。管理,实际上我们是在讲自律。人性管理是在中国式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,人性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只理不管。管与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,更是两个不同的层次。
理 :看得起,有面子
管理,一个是管,一个是理,两者层次不一。
相比较而言, 会管的人经验不够,方法不足 ;会理的人比较老到,比较有内涵。 管理者要理,但不要管 ;
管理者可以管事,不可以管人。 因为中国人的文化是天大、地大,人也大,怎么能管呢?
你管他,他嘴巴上说“好”“是”,但他心里就是不服。在他看来, 你管他,就表示你比他大,他要听的,那样一来,他就很没面子。 所以,得人心者昌。管理者不要让他人心里不愉快—一个人心里面不愉快,就会觉得没有面子。反之,理:看的起,有面子。
要理人管事 掌握好管理的尺度
管理者怎样把我尺度,做到理,又做到不管他呢?一则对话让你明白其中的奥秘。
问询者 :“你刚才挨老板骂了?”
年轻人 :“是。”
问询者 :“他骂你什么了?”
年轻人 :“我不知道。”
问话的人觉得很奇怪 :“他骂你那么久,你都不知道他骂你什 么?”
年轻人很无奈 :“我就看到他的嘴巴一直一张一合的,我什么 都没听,管他呢。”
骂人是最没有用的,骂人是伤害自己的事情,对别人一点好 处都没有。一个会翻脸的人不大会骂人,他只用脸色显示就足够 了。
人都会翻脸,但还是要提示,提示几次都不行再翻脸,提示过对方,你翻脸的时候,他不会怨你,你就成功了。所以,会带人的人,基本上是用脸色来暗示对方的,他不会用言语去骂对方。
方形是“经”,圆形是“权”
圆与方的关系有三 种情况:
一种是二者之间距离很大 ;一种是 距离很小 ;
还有一种,圆根本就是偏到旁边;
这种状态就叫作毫 无原则,因为虽然有原则,但是没有跟进,这种情况我们用四个字来形容,叫作“离经叛道”。
中国这个典故是非常好的,方形叫作“经”,就是常规、原则 的意思,圆形叫作“权”,就是权变的意思 ;中国人有经、有权, 有所变、有所不变。
合理变通 依理应变
从时间的观点来看,“法”是过去产生的,是基于过去的经验、 设想而订立的,往往时过境迁,执行起来窒碍难行 ;“情”是未来 的伏笔,不可寄望过高 ;只有“理”才是现在的指标。
所以,我们应“依理”来应变。因为“理”会变动,具有 弹性,可以因时制宜产生合理的效果。所以,随时应变可以解释 为“随着时间而合理应变”,这是中国式管理的“权变”思想。
依理应变必须掌握一些要点 :
首先,依理应变完全不是一味求新、求变。 一心一意求新、求变,偏重变,实际上是一种偏道思想。我 们必须将变与不变结合起来,找到一条如前文所讲到的“不可不 变,不可乱变”的合理应变途径。
第二,依理应变要以不变为根本的思考点。 “本立而道生”,只有站在不变的立场上思考变的可能,才能合理。能不变的部分即不变,不能不变的部分再合理求变。
第三,理本身是变动的,所以,应变之时必须找出当前的理, 而不是依照前例来处理。 依例行事,按照先例依样画葫芦,实际上是找不到此时此地 的合理点,才不得不依赖先例以推卸自己的责任。
而一般人合理 合法,宁愿一切依法行事,便是不喜欢动脑筋、怕负责任、又不 善于思考所呈现出的一种无奈。
现在的理论过分强调变,其实不然,不能变就是不能变,因 为能变的部分毕竟是很有限的。只能在 20%的范围内变化,不 要在 80%的范围内变化。
一切的变化深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。你主观意识说统统变了,它就统统变了 ;你说没有变,它就没有变。一切都看你从哪个角度看 问题。
也就是说,变和不变都是相对的。